中国健康观察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中西医PK治疗恼人肾结石

时间:2018-04-09 00:06:03  阅读:958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胡可

  肾结石动手术好还是吃药好?很多肾结石患者询问。专家介绍,患者首先要明确结石有多大,一般肾结石在0.6厘米以下,采取保守治疗,比如多喝水或者吃药,有可能排除结石;如果结石在0.6-2.0厘米之间,可以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2.0厘米以上则需要手术取石,现在采取经皮肾镜取石术,创伤较小。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患者应找值得信任的医院和专家,为自己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中西医治疗肾结石

  皮肾镜取石或碎石术:结石大于2厘米

  如果结石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肾盂结石或肾盏结石,可以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或碎石术。就是在患者腰部打几个小孔,通过窥镜和手术器械进行碎石取石,是一种创伤非常小的手术。

  手术取石:病情复杂

  现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少,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肾盂切开取石术,肾实质切开取石术,肾部分切除术,肾切除术,肾造瘘术和体外肾切开取石术等。

  肾结石的保守治疗

  肾结石是指一些晶体物和有机质在肾脏等泌尿道的异常积聚。肾结石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无症状,典型者表现为腰痛和血尿,部分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的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尿路梗阻和肾功能损伤。结石成分主要为6种,按所占比例高低顺序排列如下: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铵镁、尿酸(尿酸盐)、胱氨酸及黄嘌呤结石。多数结石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

  一般60%~80%的输尿管结石可自行排出,结石直径6.0mm者排石率则下降到15%,直径>8.0mm者只有少数患者能自行排石。如果结石直径小于0.6厘米,而且尿路没有梗阻和感染,肾功能正常,采取药物排石的效果更好。

  内科保守治疗有以下几方面

  1、一般治疗:大量饮水,每天至少饮水2~3升,为保持夜间尿量,夜间排尿后宜再饮水。在增加饮水排尿的同时,也要适当活动,特别是进行一些跳跃性的活动,有助于结石的排出。

  2、排石治疗:对结石直径小于0.5cm的患者,可试行排石治疗,即解痉剂+利尿剂+中草药+多饮水+适当运动的综合治疗。

  3、溶石治疗:碱化尿液,可使尿酸的溶解度增加,当尿PH值达到7时,可使尿酸溶解度增加36倍。

  4、控制感染,肾结石合并感染时,必须同时治疗感染,或首先控制感染,再进行关于结石的检查和治疗。

  5、中医治疗

  中医常用的单方验方(小儿酌情减量)

  (1)金钱草60g,冬葵子30g。水煎服。

  (2)滑石20g,甘草3g,火硝20g。共为细末,每服20g,每日2次,鸡内金煎汤冲服。

  (3)中成药排石冲剂。

  (4)尿石方。

  (5)复方四金汤:组成与用法:金钱草30g,海金沙6g,郁金12g,金银花15g,石韦12g,生薏苡仁30g,水葱30g,虎杖10g,泽泻10g,延胡索末(分冲)1.5g,三七粉(分冲)3g,地锦草15g。每日1剂,每剂煎500ml,分2~4次口服。连服10天为1疗程。见效后仍可连服3~6个月,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食疗方(特别适合儿童)

  (1)核桃仁30g,嚼服。或香油125g加热,加入核桃仁125g,炸酥,研末,与冰糖(或白糖)25g,用香油调成糊状,每日或隔日1剂,儿童3~4日1剂,每日量分3~4次服。

  (2)玉米。有调中开胃,利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玉米须可增强利尿作用。以鲜玉米根、叶或玉米芯各90g,煎水代茶饮。用于尿道灼热疼痛、尿频、尿急、尿路结石者。

  (3)葫芦。味甘、平,无毒。有明显利尿作用。以鲜葫芦瓜捣烂绞汁,用蜂蜜调服,每次半杯~1杯,1日2次,或用葫芦瓜煮汤食。用于尿路结石者。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中西医联手杀脚气

  【诊断】

  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治疗措施】

  1.家庭用药

  (1)糜烂型: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2次,待收干后再外搽脚气灵或癣敌药膏,每日2次。

  (2)水疱型:每日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一次。皮干后再搽脚气灵或癣敌膏。

  (3)角化型: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4)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足光粉治疗各型脚气,疗效显着,每晚泡脚一次,3次奏效。具体用法可见说明。

  2.中药及偏方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3.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激发感染。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4.用药治疗的同时,对病人穿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日光曝晒或开水烫洗,最好用布块蘸10%福尔马林液塞入鞋中,装入塑料袋封存48小时,以达灭菌目的。

  【病因学】

  本病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或称霉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通气等都可诱发本病。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预防】

  1.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2.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经常处理,用漂白粉或氯亚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传染脚气。

  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长期缺乏可引起脚气病

  易患人群:长期以精白米为主食,而又缺乏其它副食补充者;婴儿型脚气病通常发生在2~5个月的婴儿。

  脚气病的临床表现

  干性脚气病:食欲不振、烦燥、全身无力、下肢沉重、四肢末端感觉麻木。肌肉酸痛,有压痛,以小腿肚的腓肠肌最明显,上、下肢肌无力,出现手、足下垂,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麻木,膝反射降低或消失,常表现为对称性。婴幼儿还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失音。

  湿性脚气病:表现为浮肿,多见于足踝,严重者整个下肢水肿。同时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并有右心室扩大,常可导致心力衰竭

  婴儿型脚气病(脑型):食欲不佳、呕吐、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率快甚至突然死亡。

  感冒在医学上又被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是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一种疾病,而且发病时间不受到季节和地点的限制。而我们常认为感冒的发生和受凉、病毒感染等有关。但事实并非如此,感冒的发生其实还和一种调味料吃多了有关。

  厨房的调味料多种多样,到底是哪一种调味料会导致感冒的发生呢?以及这种调味料吃多了还有哪些危害呢?

  盐吃多了也会感冒

  在国外的一些研究中证明食物中的钠离子含量过多,会引起上呼吸道的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

  因为盐分会抑制是人体呼吸黏膜的上皮细胞繁殖,也就让其失去了对抗疾病的能力。同时,盐分过多也导致了口腔中唾液分泌的减少,这样给各种细节和病毒在呼吸道中的繁殖提供了机会。

  另外,大家都知盐有渗透性,可以抑制一些细菌的繁殖,其中也包括有益菌。这三方面的作用导致感冒极容易发生。

  盐吃多了会引起支气管问题

  老人们常说咳嗽不能吃太多盐,不然会越来越咳嗽。其实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首先上呼吸道感染不仅限于感冒,还包括咳嗽在内,高盐分导致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自然容易引起咳嗽、咳痰等问题。

  其次,一项国外的研究证明,一些哮喘患者会在摄入过量的钠盐之后加重病情。所以少吃盐其实也是在预防感冒和哮喘的发生。

  油脂摄取过少小心抵抗力下降

  油脂既可以说是厨房的一味调味料,也可以说是食物。虽然现代人因为三高和减肥而提倡低脂肪饮食,但是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多存在或溶解于油脂、动物肉中,长期低脂肪饮食会导致这类维生素的摄入不足。

  虽然感冒期间提倡多吃蔬果补充维生素,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摄入油脂,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等都参与人体抵抗力的形成,摄入不足则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

  所以,厨房调味料的作用不容小觑,而盐吃多了除了容易感冒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影响。

  盐吃过多的其他危害

  1.加速对葡萄糖的吸收

  一般认为糖吃多了会导致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发生,其实除了糖之外,盐也是可怕的糖尿病病因。

  因为食盐中的钠离子会刺激人体淀粉酶活性增强,从而加速对淀粉的消化,以及促进小肠对淀粉分解出来葡萄糖的吸收。所以,盐可能比糖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