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血管痣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种,其是婴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一般而言,血管痣是血管网增生所致,其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命,只是血管痣终生不消退,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形象。那么血管痣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在临床上,血管痣的症状有哪些?血管痣的治疗方法是什么?下面一起去了解下吧!
血管痣的形成原因
血管痣是婴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由胚胎期血管网增生所形成。血管痣分两种,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血管畸形为血管发育不良,可终生不消退。血管瘤,则由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所致。临床上以草莓状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多见。一般认为,血管瘤的自然病程可分为:增生期、稳定期、消退期。血管瘤在新生儿期生长快速,一般不威胁生命。在1岁至1岁半即进入稳定期。
1、肥胖:过于肥胖,过于肥胖的人脂肪中含有较高的含有大量的雌性激素,并且过于肥胖的人肝功能不好,容易造成雌性激素与降解失衡,导致雌性激素激素过多,引起血管瘤。
2、药物因素:比如避孕药等,或因为某些疾病因素而不得不使用激素治疗,造成雌二醇水平增高,可能会引发海绵状血管瘤。
3、外伤因素:在胚胎早期胚胎组织遭遇机械性外伤,局部组织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干细胞分布到其它胚胎特性细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为血管样组织,并最终形成海绵状血管瘤,另外一部分儿童或成年人海绵状血管瘤因为外伤后形成。
4、激素刺激:有学者观察到在女性青春期、怀孕、口服避孕药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长速度加快,认为女性激素可能也是血管瘤的致病机制之一;化妆是每个女性爱美的特地,化妆品中化学物质比较多,雌性激素过多,如果长期的使用容易诱发血管瘤的发生。乱吃保健品,很多人注重健康,但是注意日常的饮食,只注重保健品,尤其是植物源性或动物源性激素或是刺激性激素摄入过多,不但对身体的健康影响比较大,还有诱发血管瘤的发生。
5、遗传因素:婴儿患者和家族史支持先天性来源的假说,近年来研究证明海绵状血管瘤为不完全外显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基因位于染色体7q长臂的q11 q22上。
6、环境污染及食物因素:举个列子,我们经常吃的一些人工养殖的海鲜、肉类食品等,人工养殖饲料大部分都含有雌激素即人们通常理解的避孕药物,激素的作用可以使动物成熟的周期减短。
7、其它:如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
心脏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脏早搏可能会偶然发作亦可频频发作,既可发生在正常人群中,也可发生与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中。早搏的原因有很多种,疾病、药物、生活因素均可引起。那么心脏早搏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在临床上,心脏早搏的症状有哪些?心脏早搏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下!
心脏早搏的原因
过早搏动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心脏早搏可发生于正常人。但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均可引起发作,亦可无明显诱因,洋地黄、钡剂、奎尼丁、拟交感神经类药物、氯仿、环丙烷麻醉药等毒性作用,缺钾以及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都可引起。冠心病、晚期二尖瓣病变、心脏病、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等常易发生过早搏动。
一、异常自律性所致冲动形成异常
1、魏登斯基现象:在某些条件下,如窦性冲动到达异位起搏点处时由于魏登斯基现象,使该处阈电位降低及舒张期除极坡度改变而引起过早搏动。
2、病变心房、心室或浦顷野纤维细胞膜对不同离子通透性改变:病变心房、心室或浦顷野纤维细胞膜对不同离子通透性改变,使快反应纤维转变为慢反应纤维,舒张期自动除极因而加速,自律性增强,而产生过早搏动。窦性冲动到达异位起搏点,使该处阈电位水平下移,因而异位起搏点舒张期除极在基本节律起搏点之前达到阈电位而引起早搏
二、折返现象枣环行折返:折返现象枣环行折返或局灶性微折返如折返途径相同则过早搏动形态一致;如折返中传导速度一致,则过早搏动与前一搏动的配对时间固定。
三、平行收缩
四、触发激动
五、各种对心脏的刺激性因素:如心导管检查,可以查出房性或室性早搏;在心导管检查过程中过度用力,或过快地抽取血液标本,或加压快速向心脏腔内注射造影剂等,都可以发生早搏。
六、生活因素:过劳、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多吸烟或饮酒、浓茶和咖啡等,亦可无明显诱因。
七、心脏疾病: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常发生早搏,合并心衰时更易发生,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八、药物导致:某些药物毒性作用、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调、慢性病灶(如扁桃体炎、胆囊炎等)等心外因素也是引起早搏的常见病因。
血管痣的症状
血管痣是婴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痣,是由胚胎期血管网增生所形成。血管痣分两种,血管痣和血管畸形。血管畸形为血管发育不良,可终生不消退。
1、橙色斑:出生后即有,斑块大小不等,呈橙红或淡红色,不高出皮肤表面,轻压即退色,哭闹时颜色加深。橙色斑多见于前额、上眼睑及枕部,一般都在出生后数月内自行消退,不必处理。
2、红斑痣:又称葡萄酒色斑。出生后即有,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压之不退色,不高出皮肤表面,位于真皮层内,由毛细血管网组成。出生后,红斑痣随身体的增长按比例增长,但范围不再扩大。红斑痣不能自行消退。红斑痣除影响美观外,一般无其他危害,必要时可采用冷冻治疗。
3、毛细血管痣:多见于皮肤,以枕部、头面、四肢和背部多,不少长于口唇和舌部。毛细血管痣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小的只有几毫米,略高于皮肤。毛细血管痣一般出生后就已存在,6个月内生长迅速,一二岁后逐渐停止生长。它影响美观,破损后有大出血的危险,家长应密切留意。如果血管痣较小,生长速度较慢,不在暴露部位,可待其停止生长后自行消退。若血管痣生长速度较快,又严重影响美观,就应立即进行治疗,可采用同位素敷贴等方法治疗。
4、海绵状血管痣: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肝、肾等处都可发生。外观呈紫红色,周围有迂曲、怒张的小静脉,扪之柔软,有弹性,挤压时缩小,撤压后即复原。这种血管痣随婴儿年龄增长而增大,有时长得很大、很深,严重损害容貌和破坏正常组织。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治疗,注射硬化剂或行手术切除。
5、蔓状血管痣:多见于四肢,表面及周围有许多树枝状扩张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状,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有时可摸到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对于这种血管痣,应尽早手术,也可用弹力绷带等包扎肢体,以缓解肢体出现的酸痛等症状。
6、草莓状血管痣:是由于外形和草莓差不多而得名,在出生时往往是看不到有病变的,病变一般多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出现,初起只是为小的红色斑点,然后迅速增长,有的患儿1岁~2岁左右停止生长,但概率较低。女性患儿是男性的3倍。草莓状血管痣除发生于皮肤外,也可累及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一般不侵犯骨组织。发生于皮肤或肌肉组织的血管痣可损伤血管引起继发感染或溃疡,表现为婴幼儿大面积的毛细血管痣伴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不单纯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而且也是消耗性凝血病导致的结果。
血管痣的治疗
管痣是由大量增生的血管所构成,胚胎早期,原始脉管是一种单纯由内皮细胞组成的管状物,它们在间质中间形成一个致密的网。以后随着各器官的发育,原始脉管网逐渐分化成与器官联系的许多血管丛和淋巴管丛。
血管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大致有丛状期、网状期及管干期3个阶段。如在某一个阶段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发生障碍或异常,则可出现该阶段正常发育形态的畸形。在丛状期,有些毛细血管如果停止发育,就会产生毛细血管痣;在网状期,如果扩大的血管聚成团,并趋向融合在一起,就可以表现出海绵状血管痣。
1、随访观察:适用于非重要部位小血管瘤,如体积较小,或处于生长稳定期,未对美观或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处于消退期货消退完成期的血管瘤。
2、激光治疗:适于早期、表浅血管瘤、增殖期血管瘤的治疗,可加速病变消退,缩小病变体积,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激光治疗过程中病变继续增大者,应考虑辅助药物(激素或干扰素)治疗。激光治疗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可重复进行(间隔一到2个月),治疗时应根据病变部位、大小和深度,选择恰当的激光治疗。选择激光治疗血管痣一般继发的瘢痕及色素改变较少发生,但因此波长范围内的可见光实际穿透能力较弱,有效的穿透深度通常不足以对大多数毛细血管痣的全层病灶造成损伤,所以不能作为主要治疗方法。
3、少量多次的治疗:对于血管瘤治疗,患者应遵循一定的治疗原则,不可盲目进行。很多家长为求快点好,要求医生把治疗的量加大,其实这是不明智的,对于婴儿血管瘤的治疗有一个原则就是宁少勿多,少量多次的治疗,当然除了极少数增长速度呈恶性的血管瘤以外,需要大剂量的控制病情,一般的血管瘤都要求遵循这个原则。
4、药物治疗:适于全身多发性血管瘤、增殖期血管瘤以及重要器官或危及生命的血管瘤。
5、激素治疗:局部激素注射治疗及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
6、放射治疗:一般不主张对小孩使用。
7、手术治疗。
结语:血管痣的形成多与遗传、母亲药物的运用、外界环境等因素相关,其是在胚胎期形成,所以血管痣的预防措施必不可少。通过这篇文章的了解,希望广大朋友们能够了解血管痣的相关知识,及早防治,防患于未然!